
加密货币交易所,币安钱包,币安app官网下载,币安电脑PC版,币安交易所网址,币安app下载,币安邀请码返佣,币安交易所官方网站下载,币安交易所,币安,币安下载,币安注册,币安交易所网址,币安靠谱吗
二是聚焦主流客户增效益。公司坚定优客户战略,通过加强与主流客户的互动交流和对主流客户的深度分析,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,取得显著成效。公司服装业务抓住“国潮”消费持续升温的趋势,与安踏、李宁、森马等品牌持续加深合作,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约6.2亿元,同比增长约28%。家纺业务通过发挥美国BERKSHIRE、NVM平台价值,推动主营家纺产品全部进入美国头部零售商,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约3.1亿元,同比增长约19%,BERKSHIRE、NVM销售额实现三年翻番。
船舶制造业务聚焦船型升级,优化船体线型,大量采用节能降耗设计,推出绿色节能新船型皇冠63升级3.0版,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3要求和Tier3排放标准,自推出以来累计接获订单62艘,继续保持在中型散货船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。截至2023年底,船舶制造业务在手订单66艘,订单已排期至2026年底。同时,船舶制造业务聚焦生产环节,积极通过人员调整和生产组织优化等举措,优化建造流程,均衡节拍生产,进一步释放船坞产能,取得良好成果,交船数量创近5年新高。
家纺业务自主建设“供享云”平台,实现供应商线上管理,在线执行合同,提高资金使用计划准确度、付款流程透明度和供应链运行效率,增强与上游企业的合作黏性。上线以来平台已覆盖家纺业务自有实业和部分核心供应商,累计在线份,线上支付金额在纺织公司采购总额中的占比接近50%。在此基础上,家纺业务与江苏省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合作,根据“供享云”平台订单和账期等信息,打造江苏省内第一张数字资产凭证,进一步赋能供应链合作伙伴。
清洁能源业务围绕光伏产业链,为客户提供集光伏产品、EPC工程、电站运维和双碳运营为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。其中,光伏产品业务坚持差异化策略,持续增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能力,紧跟市场趋势推出N型TOPCON和HJT产品,抢占新品市场高地。光伏EPC工程业务在国际市场持续开拓的基础上,国内项目开工、结算规模创新高,签约青海大柴旦二期100MW、天津新宇18MW、西藏措美30MW等光伏工程项目,截至2023年底,国内已并网+在手工程项目规模623MW,同比增长78%。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进一步强化运维业务开发能力,运维项目签约净增长373MW,运维总容量超2.5GW。推出具备企业碳账户功能的“苏美达能碳管理平台”,利用数字化技术,实现企业能碳运营管理及碳排放全过程可视化,并在绿电购买、绿证申请、交易和核销等方面提供支持,为客户碳减排与碳中和计划规划减碳路线图;基于该平台的应用,旗下辉伦太阳能南京工厂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100%绿色能源消费认证和TV南德碳中和认证,为业务开展提供实践案例支撑。
生态环保业务持续巩固水处理等传统业务,大力发展固废处置、土壤修复、可降解新材料、餐厨垃圾处理等新兴业务,成效显著。新签水处理工程17座,再次中标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。在立足江苏,深耕“长三角”的同时,积极走出去,拓展新市场。签约宜昌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,固废处置业务扩大覆盖至“长三角”以外区域。中标宁波丁家湾3号地块土地污染治理项目,环境修复业务在区域扩展方面取得长足进展。2023年,新签生态环保工程项目22亿元,同比增长28%。
公司旗下2个品牌入选国资委国有企业品牌典型案例和优秀品牌故事,10个品牌获评江苏省重点培育的国际知名品牌。家纺业务坚持多元产品覆盖、绿色低碳加持、综合服务支撑的品牌发展策略,BERKSHIRE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,自主品牌营收同比增长14%,占家纺业务营业收入比例已达52%。伊顿纪德作为校服行业的领先品牌,坚持“校长的志同道合者,家长的教育意见领袖,学生的美学启蒙人”品牌定位,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,以校园服饰传递教育内涵,持续蓄积品牌势能,报告期内,营业收入实现16.9%的增长。FIRMAN品牌发电机继续深耕非洲市场,以质量作为品牌核心,积极开展技术创新、工艺改进,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的电力解决方案,获得“非洲最佳世界品质发电机品牌”。
清洁能源(光伏):报告期内,全球光伏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。根据国际能源署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工信部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发布的数据,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20GW,比2022年的228GW大幅增长85%;其中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16.88GW,较2022年的87.41GW增长148%,对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的贡献率达89%。新增并网容量216.3GW,其中集中式光伏120GW,同比增长230%,分布式光伏96.29GW,同比增长88%。报告期内,我国光伏制造业呈现量增价减态势,总产值突破超过1.75万亿元,同比增长17.1%,其中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产量分别增长66.9%、67.5%、64.9%和69.3%。光伏产品出口总额484.8亿美元,同比下降5.4%;其中硅片、电池、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增长93.6%、65.5%和37.9%。出口市场进一步趋向多元化。光伏组件价格下行带动光伏发电系统的单瓦投资成本继续下降。
生态环保:2023年,国家继续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。报告期内,国家有关部委印发实施《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(2023—2025年)》《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》《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有效扩大生态环保产业需求。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,2023年全国财政用于节能环保的支出为5,633亿元,同比增长4.1%。其中,在污水处理领域,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,2023年城市和县域污水处理厂数量同比增长4.1%,市场规模增长4.4%,继续保持增长态势。
园林机械与清洗机械:园林设备根据产品类型,可以分为手持式,手推式和骑乘式三种。OPE产品主要消费终端市场在北美和欧洲,占整体市场的85%以上,需求较为刚性,行业具备稳定的市场空间,同时受库存周期、地产周期影响较大。2023年,受美元加息、头部零售商去库存等影响,OPE行业整体较为低迷,根据GobaMarketInsights数据,估计全球园林机械市场2023年近400亿美元规模。在全球“双碳”背景下,环保立法较以往更为严格,燃油类产品或将不断出清,锂电OPE正逐渐成为主流。
(2)柴油发电机组:柴油发电机组属于配套工程施工(工程配套)项目使用以及备用电源,具有规模化、可持续、刚性需求的特征。其应用场景广泛,可用于通讯运营商、数据中心、银行、医疗健康、制造工厂、养殖基地、油田矿山、开采及项目施工现场等。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,国家“新基建”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实施,为发电机组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,带动较大幅度增长。根据恒州博智调研数据,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超300亿元,全球柴油发电机组市场收入约150亿美元,目前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28%。
造船:2023年,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,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,造船企业效益增长显著。其中,全国造船完工量4,232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11.8%;新接订单量7,120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56.4%;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,939万载重吨,同比增长32.0%;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(CCI)涨至894点,同比增长17%。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,237亿元,同比增长20%;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,同比增长131.7%。
航运:在经历了2022年贸易量增长停滞后,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同比增加3%至124亿吨,吨海里需求增速扩张至5.2%。分货种来看,大部分货种海运贸易量在产量供应端的刺激下均实现正增长,其中汽车、LPG和干散货表现最为强劲,同比分别增长15%、6%和4.3%。运价方面,整体呈现“前低后高”走势,受供需基本面转弱影响,2023年BDI均值为1,378点,同比下滑28.7%,略高于2019年水平,年底由于出现短期错配大幅拉涨,四季度均值为2,033点,环比涨幅高达70%。
服装行业:据中国海关统计,2023年1-12月,我国服装(含衣着附件,下同)累计出口1,591.4亿美元,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,同比下降7.8%,比2019年同期增长8.5%。细分来看,梭织、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基本与去年齐平,导致出口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降幅较大;化纤服装已经成为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产品,出口金额为棉制服装的1.7倍,且降幅低于棉制服装;主要服装出口品类中,大衣/防寒服、毛衫、运动服、婴儿服装等大类商品出口呈双位数下降,降幅分别为18.2%、10.3%、13%和20.7%;我国对西方发达经济体(美加欧英日澳新)出口全面下降,出口金额860.8亿美元,同比下降14.7%,我国在美加市场份额降幅较上年有所放缓,在欧盟、日本、英国、澳大利亚份额则较上年加速下滑;从新兴市场看,对中亚、俄罗斯和非洲出口大幅增长。
家用纺织品行业:据中国海关统计,2023年1-12月,我国家用纺织品累计出口327.4亿美元,同比止跌回升,增长0.1%,比2019年同期增长16.2%,表现较稳健。自8月以来,有4个月实现了单月出口同比正增长,其中12月单月出口更是同比增长9.3%,回稳势头进一步巩固。细分来看,床品出口138.3亿美元,同比微降1.6%,毯类出口44亿美元,微增0.1%;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、东盟、欧盟、日本和澳大利亚,其中,对美国出口102.4亿美元,同比增长0.4%,逆转累计出口下降趋势,新兴市场总体平稳。
2023年,国家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高了对供应链运营行业的重视程度。2023年2月,国务院印发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,其中四方面涉及物流与供应链,包括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、统筹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等。2023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、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。同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提到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、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,增强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,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。2024年2月,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,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。
柴油发电机组:依托在国内国际的专业项目经验,深耕全球通信运营商、数据中心、先进制造、油田矿山、电力电厂、公共服务及设施等市场领域,提供安全可靠的柴油发电机组产品。目前,该业务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,为中国移动600941)、中国联通、微软、京东数据中心等提供发电机组及相应服务,累计完成千余个项目。公司依托在发电机组行业近20年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,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全流程服务能力,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专业、更可靠、更环保的柴油电力解决方案。
船舶制造与航运:船舶业务聚焦中型船舶,以设计为引领、建造为基础、航运为支撑,走绿色发展和差异化竞争道路,强化“船舶制造+航运”协同发展模式,努力成为中国领先的绿色船舶制造与航运企业。其中船舶制造板块以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大洋造船”)为中心,定位于中型船舶的研发建造,巩固集“船型品牌+船型研发+船舶建造”为一体的业务模式综合竞争力;航运板块立足打造一支绿色、高效的干散货船队,聚焦船舶管理和运营,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水准的海上运输服务。船舶制造和航运业务上下游联动,实现前端市场需求与后端船型研发的互通,同时两者在船舶市场的波动起伏中,协同发展,共同抵挡行业周期性波动,保证船舶业务的有序、稳定。
家用纺织品:拥有产能合理的国内工厂、渠道成熟的海外公司,形成了集设计研发、实业制造、商贸服务、自主品牌建设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,打造了以订单为中心、以数字化链接为基础的产业生态,毯子、被子、床单件套、宠物用品等核心产品出口额均居细分行业领先地位,获得全国纺织行业首张“同线同标同质”产品认证证书,自主品牌BERKSHIRE、京贝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,已成长为国际化经营体系完备、产业链整合能力突出、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的纺织产业综合服务商。
品牌校服:伊顿纪德以“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,推动共同教育价值重建”为使命,累计服务清华附小、复旦附中、南洋模范、重庆八中、南师附中等近5,000所学校,提供校园服饰系统解决方案。通过创新打造“伊学团”学院生活线上服务平台及国内校服行业首个智能化仓储物流综合体,为家长提供数字化、便捷化的校服服务及学院常服多元产品、家庭教育优质内容,构建家-校-社协同教育的生态圈,与百万中国家庭和孩子一起,探索美、创造美。
大宗商品运营:公司经营的大宗商品包括金属矿产、能源化工、农林产品、纺织原料等,上游与主要生产商建立长期采购合约,形成遍布全球的资源网络,下游围绕核心优质客户提供在原材料组织、物流规划等配供配送服务。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自营和代理两种模式,以自营模式为主。自营模式可分为统购分销和自营配送,其中统购分销业务占比相对较高。在统购分销模式下,公司通过收集下游客户的订单,整合不同客户所需产品的规模及规格,集中向上游供应商批量采购后向下游客户分销。采购前,通过预收下游客户定金的方式保证采购的产品及时实现销售,同时通过订单收集锁定了下游销货渠道,有效降低了因商品囤积带来的存储成本及存货积压风险。在自营配送模式下,公司根据对市场行情的判断,在产品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时采购,待价格回升后再行出售,以赚取购销差价。同时,公司积极开展“供应链+”数字化转型,提升运营效率,有效防范经营风险。
机电设备进出口:公司机电设备进出口业务主要采用代理模式,为客户提供“技术引进、资源供应、产品分销、物流服务”四位一体商业解决方案,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驾齐驱,稳固进口基本盘、扩展出口增长极,形成国内国际并举的发展格局。主要在纺织、轻工、机械加工、电子、冶金、光伏、造纸、食品加工、建材加工、工程机械、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,公司根据与下游客户锁定的采购意向,采取“一对一”的方式将下游客户与上游供应商进行匹配,在收取客户足额的保证金后,代理客户向上游供应商采购,并根据商品价格的波动及时调整收取的保证金,以对冲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。目前,公司正有序推进设备直销、售后维保、备品备件服务等模式创新,大力推动机电设备进口业务的数字化转型,打造“苏美达达天下”平台,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平台,提供装备展示厅、融资租赁展示厅、物流平台、在线签约与购标等功能,为先进设备制造商、采购商、物流合作方和金融服务机构搭建了渠道互通、资源共享的生态系统,以设备采购为核心,实现资源与信息的交互、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同,为上下游参与方提供设备供应、贸易代理、物流支持、政策咨询、招投标服务等全流程、一揽子商业解决方案。
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,是办好企业最可依靠的基础。早在1998年,公司就在子公司层面普遍建立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,“能高能低、能进能出、能上能下”,持续深化“以奋斗者为本、高绩效导向”的企业文化建设,形成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良性互动,打造形成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牢不可破的“利益共同体”“事业共同体”“命运共同体”关系,吸引和粘合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队伍,成为公司“偷不去、买不来、拆不开、带不走”的核心资产。在先进体制机制牵引下,公司员工“不用扬鞭自奋蹄”,致力于推动企业的创新超越,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,实现国家、企业、员工的三方共赢。
公司坚持“多元化发展、专业化经营、差异化竞争、区域化布局、生态化共赢”发展模式和打造“分则能战、合则能胜的联合舰队”的总体目标。在公司层面,是多元化发展。就是采取有序、有限的多元化,有效分散战略风险,平滑不同产业周期波动,同时通过加强赋能型总部建设,支持子公司专业化发展。在子公司层面,是专业化经营。就是立足各自主业,努力做到专业专注、做强做大。通过多年努力,公司已有多项业务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佼佼者,不少业务已跻身全国行业前列乃至“数一数二”。从客户与市场的层面看,是差异化竞争。就是通过差异化能力与资源的构建与沉淀,找到与企业定位、资源禀赋、能力条件相适应的客户与市场,创造客户满意的差异化价值。从新发展格局的层面看,是区域化布局。坚持内外贸并举、国内外并重的发展思路,扎根南京、立足江苏、辐射全国、布局全球;坚持把重点市场做熟做透。从产业链供应链的层面看,是生态化共赢。公司坚持超越利润唯上的商业价值理念,走竞合发展新道路,共建富有生命力、竞争力的产业生态。
作为“双循环”的积极践行者,公司立足江苏、服务中国、辐射全球,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,国内围绕“一港(海南自由贸易港)一湾(渤海湾)一角(长三角)三区(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经济区、海峡西岸经济区)”,国外围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,在海外设立了30多家分支机构,基本形成了总部在中国,研发机构在中国、欧洲,金融及航运中心在中国香港、新加坡,实业基地在东南亚的格局,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并作出快速响应。
“行稳致远”是公司的重要经营理念,公司一手抓创新发展,一手抓风险管控,两手抓,两手硬。近年来,公司大幅度压降担保额度,强化逾期“两金”治理,不断健全完善风控能力体系。经过四十五年的发展与实践,公司已建立适应自身情况的“经营专业化、流程标准化、管理精细化、评审动态化、救援预案化”五化风险体系,并按照“管理制度化、制度流程化、流程信息化、信息智能化”的总体思路,通过管理能力提升及数字化转型推动风控能力的不断完善。同时,公司持续加强对于宏观及商品市场的研究,在授权范围内综合运用套期保值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业务,规避相应原材料、商品或汇率价格波动风险,稳定经营利润。
清洁能源(光伏):根据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8)达成的重要共识,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。根据中国光伏协行业会的预测,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加到2030年的5457GW。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390-430GW,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为190-220GW;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12-587GW,其中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为252-317GW。与此同时,随着光伏制造产能的大量释放,预计光伏制造业供需失衡、盈利能力下降及竞争分化的局面仍将持续。
生态环保: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,国家将继续大力实施扩大内需、美丽中国、乡村振兴、新基建等重大战略,政府将持续加大城镇污水管网、黑臭水体治理、农村垃圾治理、土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力度;可降解塑料的下游应用和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。水处理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,并逐步从“修建时代”“提标改造时代”向“运营时代”转变。县镇乡村的环保市场有望加速发展。值得注意的是,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、地方财政吃紧等的影响,公共财政用于生态环保的支出增长放缓。例如,根据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,2024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节能环保的支出预算为5,580亿元,较2023年下降0.94%。对环保市场的竞争加剧,将倒逼环保企业的技术、产品、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和转型升级。
园林机械与清洗机械:随着全球私人住宅绿地和城区绿化的逐步提升,较大增加了对园林机械产品的需求,且近几年新能源园林机械产品的发展也不断刺激OPE市场规模的增长。根据GobaMarketInsights的统计数据,2018年全球草坪和园林设备市场规模为283亿美元,预计至2025年有望超过45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%。预计OPE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:一是动力清洁化,由传统燃油动力向锂电动力发展;二是产品智能化,预计到2025年,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12%;三是销售线上化,电商渠道有望实现突破。
服装行业趋势有五个方面。一是地缘政治局势、逆全球化思潮等因素将持续困扰全球经济与海外供应链,制衣环节逐渐向南亚、东南亚转移,中国依托强大规模优势,逐渐与东南亚、南亚等国间形成了一种深度的嵌合关系,或使得本轮产业转移终局仅是部分环节的外迁。二是绿色和环保成为服装产业新型贸易壁垒和发展机遇。随着“双碳”战略、数字中国等战略的深入实施,服装企业逐渐加快“智改数转”,提升数字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自动化水平。三是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,国内消费者更关注个性化、品牌、时尚度、质量、购买体验等,国潮、定制消费占比上行。四是线上渠道预计将继续增长,跨境电商逐渐成为新势力。五是发达国家服装行业周期的去库存阶段基本结束,正在进入补库存阶段。
纺织品行业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海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伴随东南亚、南亚等低成本地区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,我国家纺出口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二是RCEP推动区域产业融合。越南、缅甸、孟加拉国等国对中国产纺织原材料、尤其是化纤产品依赖程度较高,在RCEP的影响下,中国和东盟纺织服装产业的资源整合将进一步加快。三是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。绿色环保理念深入纺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,海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绿色低碳实践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愈发关注,行业参与者正从材料技术、生产制造、循环利用等各环节加快绿色转型步伐。四是跨境电商、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将持续赋能行业发展。
大宗商品运营:行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:一是从供应链升级为“供应链+”,围绕细分领域在产业链展开系列布局,向规模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和国际化转型。二是能够提供贸易、物流、供应链金融等一体化服务的企业有望继续提升市场份额,而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将逐步退出竞争。三是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凸显,国际局势多变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,对企业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四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不断增加,与金融市场关联度更为紧密。五是进口多元化战略正逐步取得成效,中国话语权有望增强。六是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持续实施,部分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向国外转移,带动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“走出去”。七是科技创新将对供应链业务进行重构和改造,行业向供应链数字化、平台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
机电设备进出口:行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:一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将拉动高端机电产品、高碳排行业改造装备、大型先进科研与教学仪器、高端医疗设备等产品进口需求持续较快增长。二是国家战略和产业链安全驱动国产替代加速,国产化替代率高的中低端机电设备进口增速将逐步放缓,同时中国装备的出口业务需求有望持续增长。未来机电产品进口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竞争或将更趋激烈,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、服务质量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差异化将成为未来竞争中的关键要素。三是随着中国制造提档升级和国际产能梯次迁移加速,中国制造业加快全球化布局,延伸出诸多供应链服务新需求。